9月4日,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邀请四川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王康教授来校作题为《关于“应用型”专业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全体校领导、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教师参加学习。
讲座中,王康教授深刻剖析了我国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特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介绍了我国高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情况,并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次讲座结束后,财经学院结合王康教授“关于应用型专业的几点思考”的专题报告,围绕“应用型”课程建设,着重思考如何实现“有用、实用、适用”,具体到财经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思维方法的训练、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引导。此外,我院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对“应用型专业”的体会谈了各自的想法。
我院院长卢淑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学生和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做事的务实态度两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并强调应用型专业建设着眼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到勤动手、多参与、广合作。郑建老师指出,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学”,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做”,即培养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尹刚老师强调说,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拥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如道德品质、反应能力、谈吐应对、团队精神、领导才能、创新观念、人际交往能力等等,都是财经类专业课程可以做到的。江晓燕老师谈到,鉴于财经学院学科设置的特点,在讲解有关知识点时尽可能与财经学院学科挂钩,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此外,还有老师结合上学期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谈到,未来的互联网+新技术,老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做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把课堂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引导、带领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自主理解消化教学内容,还有思想层面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引导。
(责任编辑:刘琴 摄影:大学生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