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高度重视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下的宣传思想工作,积极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思维创新、内容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融思维”“融资源”“融队伍”,加快推动校园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唱响学校融媒体高质量发展好声音,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一、创新思维方式 牢固树立“融思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味着融媒体时代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长期以来,学校的门户网站、易班、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虽然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各自为阵的现象普遍存在。为精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推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2020年4月学校党委发出了《关于成立学校融媒体中心的通知》。《通知》要求学校各级网站、各类媒体平台、广播等传播渠道和资源需要进行有效融合,加快探索新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教育融媒体发展路径,促进学校大宣传格局建设,提高利用融媒体发挥学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充分发挥易班的网络思政引领力,以优质网络服务和资源为导向,以网络育人功能和效果为根本,顺势而为、有效实施“月主题系列活动+节日小活动+每周话题讨论”的线上线下新模式,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目前,学校易班已经成为全校师生使用度最高、参与度最强、话题度最好的思想教育服务平台。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学校易班各项成绩均名列前茅。仅2019年易班网络育人课程选修和课群学习就有35万余人次参与。易班优课总活跃度曾多次入围全国前20名;目前活跃度仍保持在四川省第3名。
二、创新媒体内容 整合用好“融资源”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媒体融合发展、信息传播迅捷、资源开放共享的“融”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召力,是新时代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学校坚持以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主动抢占阵地,掌握微信、微博、抖音等话语权,巩固壮大融媒体时代的主流思想。学校紧跟时代和社会热点,着重报道青年大学生的身边事、生活事,引发共鸣,实现从“要我看”到“我要看”的转变。在官微上线集“一卡通”、图书借阅、易班优课、课表查询、数字校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园生活小程序“智慧校园+”。通过“以内容为王”的资讯发布和优质服务供给赢得用户口碑,让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在青年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学校依托易班优课、易班微社区努力搭建起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线上平台,积极吸纳全国高校优质共享资源,让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能够线上讲思政,提升网络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学校借助易班开放平台、易班轻应用,聚焦实际需求,拓宽易班对师生的网络服务功能,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利用易班实现资源精准匹配,整合开发适合本校易班平台应用和黏住师生群体关联性的应用。
目前,学校易班的“诗书心语”“易起学时政”、官微的“一周一学”和官方抖音的“向往的工科”三个栏目,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融媒体建设亮点和品牌。
三、创新管理制度 不断强化“融队伍”
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校宣传工作中做好融媒体传播的根本要素。学校形成了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负责人,党委宣传部为牵头部门,在各部门、二级学院遴选出师生宣传联络员,切实加强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融媒体中心共有70余名学生,下设平台运营、平面设计、新闻采编和影视制作四个部门,每个部门均有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并且校园媒体总人数仍呈现上升趋势。
学校党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校园媒体核心成员的能力提升,每月、每周定期开展新闻采编培训、摄影摄像培训和新媒体编辑培训等专业性系统性培训课程,全方位提升参与学校融媒体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统一管理和引领下,融媒体中心形成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工作模式,大量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以“三创”促“三融”推动校园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成效初显。学校获2019年度四川省优秀易班共建高校荣誉称号;学校易班“诗书心语”项目荣获2019年四川省“特色公共号”称号;2020年,学校获得四川政务新媒体高校短视频运营奖;学校融媒体中心制作的毕业季原创歌曲《心途》MV获得四川省第十五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并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推送;学校易班迎新案例入选2020年度全国易班共建高校案例;学校5门易班网络育人课程以及7门学生干部理论实践与思想建设培训课入选易班省级网络课程。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责任。学校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探索校园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媒体内容、管理制度,矢志不渝完成新时代赋予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