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用“四个强化”营造“三全育人”生态圈 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2020-11-18   文章标签:党委宣传部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环节,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师资队伍、强化内容创新、强化支持保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生态圈,努力加大课程思政改革力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章立制强化顶层设计。学校制定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坚持分类指导,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所有专业全课程,融入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研究等所有资源全要素,贯穿于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考核考评等所有环节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以“课程思政”为主线,融通“思政课程”,推进“专业思政”。近三年,全校建设5个校级“专业思政”示范专业,8个校级示范教学团队,15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包括2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程、5门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专业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多措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导师”,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学校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定期召开课程思政交流研讨会等手段,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今年,教师主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4项,获奖2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学校郑江华老师主持申报的《民办高校网络育人生成机制与实现途径研究》获得省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张彬老师原创歌曲《逆风冲向前》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颂歌中国”群众最喜爱的原创歌曲评选银奖。

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创新教育内容,努力为青年学生拓宽发声渠道,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探寻用网络的、校园的、青年的传播方式传播正能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组织思政类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短视频比赛等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走进思政教育大课堂。学校建立了网络文化工作室,以内容为王,实施“网络文化正能量精品工程”。用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有高度、有态度的内容贴近学生、服务学生、激励学生,用主流、优质的原创作品抢占学校舆论制高点。学生原创微电影作品《路》获2020年“我心中的思政课”四川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三等奖;原创毕业季歌曲《心途》获得四川省第十五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

多方联动强化支持保障。学校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宣传部、教务处、思政部、二级学院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定期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协调解决“课程思政”建设相关问题。加强调研和实践指导,密切关注和支持一线教师和党支部书记在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中的生动实践,把“大思政”成效切实转化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上。进一步强化条件保障,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确保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师资培训、教学团队等建设经费和培训经费足额到位,并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迄今,全校上下已形成领导重思政、教师讲思政、学生爱思政、体制强思政、经费保思政的“三全育人”生态圈。学校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推进、改革成效逐渐展现、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罗岚兰)